四大原因造成勞動爭議案件大幅上升

2008-06-06 00:00

  隨著勞動合同法和就業(yè)促進法的實施,勞動者維權意識明顯增強。勞動爭議案件數量的持續(xù)上升,成為當前我國勞動關系領域面臨的最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5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能否“消化”激增的勞動爭議案件,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一大亮點就是免費仲裁,這個利好是不是激發(fā)了勞動者主動維權意識,導致申請勞動仲裁案件猛增?勞動仲裁人員的缺乏導致很多勞動爭議案件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的問題有沒有凸顯?勞動糾紛進入提速時代給各方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和壓力?仲裁機構如何應對“門檻”降低出現的大量小標的案件?人民法院在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時又碰到了哪些新情況和新問題?

  從今天開始,本報推出“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滿月"運行狀況調查”系列報道,以期解開人們心中的種種疑問。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滿月”運行狀況調查

  6月2日下午,北京市朝陽區(qū)勞動仲裁委員會立案接待室。

  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擠滿了申請仲裁的人,很多人在靠墻的桌子邊填寫申請書,仲裁立案窗口則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來這里立案的大多數是企業(yè)職工,請求立案的類型大多是辭職后要求補加班費、補發(fā)工資或被辭退后要求經濟補償金。

  據朝陽區(qū)勞動仲裁委員會統(tǒng)計,四五兩個月,他們每月受理的案件都在1300多起,從今年初至5月30日已受理4286件,比2007年全年的3357件上升了881件,每天平均立案將近60起。仲裁立案接待室每天都是這樣擁擠。

  記者獲悉,朝陽區(qū)是北京市城八區(qū)中企業(yè)最集中的地方,勞動仲裁案件最多,仲裁機構壓力也最大。

  45天結案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家住朝陽區(qū)東壩鄉(xiāng)的吳麗梅工作將近四年后被企業(yè)解雇,她來到朝陽區(qū)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立案,要求單位支付兩萬多元的加班費和經濟補償金。吳麗梅上午就到了,因為填表和排隊,直到下午兩點多還沒排上號。今年已經60歲的她告訴記者,來之前沒想到人會這么多。

  在一家廣告?zhèn)鞑ビ邢薰竟ぷ鞯内w先生一直負責技術維修工作,最近被單位解雇,他來申請立案,想要求單位支付2005年以來156個雙休日的加班費以及離職時跟單位簽署的保密協議的賠償金。家在通州的他因為上次來得太晚沒排上號,今天他特意起了個大早兒趕過來。

  在北京,感受到案件增多壓力的不僅僅是朝陽區(qū)勞動仲裁委員會一家。

  據記者了解,海淀區(qū)勞動仲裁立案大廳每天申請立案的都有200多人,而每天工作人員最多只能接待140多人。

  宣武區(qū)勞動爭議仲裁科科長錢煉告訴記者,從5月1日到5月23日的16個工作日內,他們就受理案件120件,超過上年度月平均受理量2.6倍。

  “我們這段時間特累?!卞X煉說,受理的案件數量增加了,仲裁員卻基本沒有變化,加在一起還不到10名,遠遠不能滿足要求?!拔逡磺笆芾淼陌讣?,你得審理吧,五一后受理的案件,也等著你呢?!?/FONT>

  為了及時處理勞動爭議,宣武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只好“內部挖潛”,一方面爭取每天多安排審理幾個案件,哪怕開完庭后已是滿天星斗;另一方面把寫裁決書這樣的工作搬到家里干。“沒辦法,人手太少而且只有一個仲裁庭?!痹撐晃恢俨脝T一邊忙著看案卷,一邊無奈地對記者說。

  海淀區(qū)勞動仲裁委的辦案人員同樣非常緊張。按照時間安排,現在有很多案件都不得不排到8月份開庭。一位仲裁員對記者說:“法律要求45天結案,對仲裁機構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形成案多人少局面原因復雜

  小宋是一位山東姑娘,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在北京一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工作。從今年2月29日到5月20日,她只從公司“借”到了900元的工資。因為房租和生活的壓力,在多次向公司索要工資無果的情況下,她像公司其他幾位員工一樣,來到了朝陽區(qū)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立案。

  “2341元的工資加上585元的誤工費,前后算下來也不到3000塊錢,聽說以前這樣的案子要拖很長時間,最后還不一定有滿意的結果,我拖不起,可能不會去告?,F在不是"一裁終局"了嘛,所以就來了?!毙∷握f。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系副主任孫德強對記者說,一裁終局模式有利于及時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后他們的權益就能夠得到有效保護,而不用擔心用人單位故意通過程序拖延時間逃避履行義務。

  “新法實施后,勞動者維權更加便捷是案件不斷增多的另一個原因?!北本┝x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專職律師韓世春說,除了一裁終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還增加了支付令、先予裁決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程序,便于勞動者迅速維權。

  “對我來說,不收仲裁費是我決定來這里的重要原因。”前來申請立案的趙先生說。

  據了解,原來勞動者申請仲裁是要交納仲裁費用的,包括勞動爭議案件處理費和受理費,其中,案件受理費最高50元,案件處理費則按爭議金額的一定比例收取。困難群眾可申請減、免、緩交仲裁費。而在法院,勞動爭議案件不管標的多高,都只收取每件50至100元的受理費。2007年4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實施后,勞動爭議案件受理費降到每件10元。而現在,申請仲裁則是免費了。

  “仲裁免費大大降低了勞動者的維權成本,免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這也是案件數量增加的一大原因?!表n世春告訴記者。

  “另外,新法規(guī)定的受案、管轄范圍更寬泛,時效從原來的60天延長到一年,用人單位將承擔更多的舉證責任,這些規(guī)定都為勞動者成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這也讓更多的勞動者開始主動使用法律武器維權?!表n世春說。

  一位仲裁員告訴記者,一些勞動者動輒告單位,而且不愿調解,勞動關系雙方表現出僵持、互不信任的特征?!澳承E用訴權現象,也導致勞動爭議案件越來越多。”他說。

  增加仲裁員并非化解矛盾根本出路

  在記者的采訪中,不少業(yè)內人士和專家認為,解決案多人少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加仲裁員。

  實際上,為了緩解案件增多的壓力,很多仲裁機構除了加班外,也開始陸續(xù)招納新人。但據業(yè)內人士介紹,勞動部門申請編制非常困難,而且即使編制批下來了,人招了進來也未必能馬上接手案子,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才能上崗。

  記者了解到,有的仲裁機構臨時招了一些沒有編制的人員,但專家指出,這種做法并非長久之計。

  “由于仲裁自今年5月1日起不再收費,仲裁員的一切待遇均由財政負擔,增加仲裁員相當于增加政府編制,這需要有關方面的充分協調?!北本┝x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黃樂平說,另外,案多人少的問題究竟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現在還無法準確預測,如果是暫時現象,那么擴編的人將來怎么安置,在人事上、財政上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如何不增加編制又能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呢?

  記者從朝陽區(qū)仲裁委了解到,他們從各部門抽調經驗豐富、調解能力強的人員,組成5人庭前調解小組,由勞動爭議庭前調解小組成員先期對受理的所有仲裁案件,分別與雙方當事人溝通,了解調解意愿,對于雙方愿意調解的由仲裁員進行先期調解,調解不成的再按仲裁程序進行裁決。從4月29日至5月30日的仲裁數據來看,經庭前調解小組調處的案件為127件,占當期立案總數(1382件)的10%.

  那么,解決案多人少問題有沒有長效措施呢?

  在采訪業(yè)內人士的過程中,記者聽到最多的呼聲就是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實體化。

  據了解,由于目前全國多數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與勞動行政部門仲裁機構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辦案人員僅限于勞動行政部門仲裁機構的幾個行政編制人員,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仍是一個沒有獨立經費、人員、辦公機構、場所的“四無機構”,很難應對勞動爭議案件數量激增的局面。

  孫德強認為,應當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從勞動行政主管部門中分離出來,成立由國家財政支付費用的、獨立的、專業(yè)性的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如此,人員和經費才能夠得到保障。

  據介紹,實踐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省市建立了實體化的勞動爭議仲裁專門辦案機構———勞動爭議仲裁院,將原來勞動爭議仲裁的行政職能和辦案職能剝離,突出仲裁的準司法機構特性。

  不少仲裁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目前應該盡快出臺相應的配套措施,包括機構和隊伍的專業(yè)化,為實施法律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和制度保障。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閱讀榜

2025-04-23 01: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