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磺酸鹽高性能減水劑的合成及應用
自1962 年日本服部健一首先研制成功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高效減水劑(即萘系高效減水劑) 并生產(chǎn)應用以來,高效減水劑的用量日益增加[ 1 ] 。1971 年至1973 年,原西德成功開發(fā)Melment 減水劑(磺化三聚氰胺高效減水劑,即:密胺系高效減水劑) ,并用于流態(tài)混凝土(即:坍落度為18~22 cm 的大流動性混凝土) 的配制。20 世紀70 年代末、80 年代初預拌商品混凝土的發(fā)展對高效減水劑的性能尤其是坍落度的經(jīng)時保持性提出了新要求[2 ,3 ] 。隨后近20 年,關于高效減水劑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摻萘系和密胺系高效減水劑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控制方面,并由此形成了泵送劑、控制坍落度損失泵送劑等系列產(chǎn)品。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提出和發(fā)展,以及商品泵送混凝土的快速推廣應用,對減水劑的各項性能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高效減水劑品種,如最廣泛使用的萘系和密胺系高效減水劑由于減水率有限、與水泥適應性不十分理想等原因, 其在高強、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廣泛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4 ,5 ] 。因此,進一步提高減水效果和坍落度保持性,增強與各種水泥(和摻合料) 適應性的新品種高效減水劑的研制,是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措施。


2.1 原材料


3. 1 合成工藝對產(chǎn)物塑化效果的影響









(2) 反應物比例、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對水泥凈漿和混凝土的塑化效果有較大影響,甲醛最佳用量為對氨基苯磺酸與苯酚總摩爾數(shù)的3 倍,適宜的反應溫度為80~110 ℃,而最佳反應時間與所采用的反應溫度有關。
(6) ASP 較適合于大流動性高強混凝土的配制,該混凝土可滿足遠距離運輸和較長時間的流動性保持性。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