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碳排放13年間為何被高估了106億噸?

科學人 · 2015-09-09 13:47

  每天,無論你是用電還是開車,本質上都需要消耗煤炭和石油這些化石燃料。而它們燃燒的過程中,會向大氣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比如二氧化碳。

  中國目前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第一大國,但具體的碳排放因子等一系列數據都還處于未知的狀態(tài)。過去,中國一直沒有進行碳排放相關數據的核算工作。而現在,我們終于有了目前最為準確的中國碳排放相關數據。

  由哈佛大學、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24所國內外科研機構與大學的科研人員共同合作開展的“中國碳排放核算工作”的相關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報道該研究成果的一篇論文于昨日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果殼網科學人對論文作者哈佛大學劉竹教授、中國科學院魏偉研究員、清華大學的賀克斌教授以及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關大博教授進行了采訪。

  中國排放多少碳

  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碳排放總量比先前估計低約15%,比2013年全球大氣研究排放數據庫估計值要低14%,而比最近一次(2005年)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匯報的碳排放量低了12%?!斑@是目前為止最精確的中國碳排放估算?!标P大博說。

  研究人員發(fā)現,2000年到2013年間,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原先估計約少了106億噸。這是什么概念?劉竹教授舉了個例子:“從1994年《京都議定書》簽訂以來,具有強制減排義務的西方發(fā)達國家這20年一共減排了多少呢?才1億噸左右?!?

  為什么碳排放要重新核算

  目前,國家與全球的碳排放主要由國際機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統計數據進行估算。碳排放數據發(fā)布機構包括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二氧化碳分析中心(CDIAC), 全球排放數據庫(EDGAR),世界銀行、美國能源情報署(EIA)以及國際能源署(IEA)。

  因此,中國的排放數據主要由這些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科研及政府機構發(fā)布,其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依據發(fā)達國家經驗估計。國際氣候會議和討論和政策的制定,也只能參考這些估計的數據來估算的中國碳排放。

  這樣估算,是否準確呢?從現在的研究結果看,還真不準。

  作為節(jié)能減排政策制定的基礎,精確的碳排放數據依據是不可或缺的。為了得到更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碳排放數據,從2011年起,中國政府投入8億啟動“碳專項”,1000多位國內主要科學家針對五個碳相關主題展開研究。在《自然》上發(fā)表的碳排放研究成果,就是“碳專項”的一部分。

  這項歷時4年的統計了中國所有行業(yè)部門化石能源燃燒的碳排放及水泥生產過程的碳排放,覆蓋了中國99%的能源消費量。研究團隊對中國各能源類型的排放因子做了詳細的研究。光煤一項,研究者們就對幾千家煤礦和上萬家用煤企業(yè)進行了調查。采樣種類多達六百多個,覆蓋了全國97%的煤種類。

  用重新核算后更精確的排放因子計算,中國煤燃燒和生產水泥產生的二氧化碳比之前用發(fā)達國家數據估計出來的可要少掉一大截。

  之前的碳排放為何被高估?

  科研人員認為,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碳,之所以比之前估計的少得多,原因很可能在于中國的煤炭和水泥的碳排放因子并沒有之前估計的那么高——所謂“碳排放因子”,簡單地說就是燃燒單位能源所產生的碳排放數量。

  據劉竹介紹,IPCC做估計時使用的是發(fā)達國家的數據,比如美國,煤比較優(yōu)質,含灰量只有14%,中國卻高達27%。煤炭灰分多,含碳量自然就少了。由于IPCC的煤含碳量推薦值是75%,而中國煤的平均含碳量只有54%,差異比較明顯。

  水泥生產造成的碳排放也是類似的道理。中國的水泥熟料系數只有60%,遠低于國際組織采用的系數95%。熟料系數衡量有多少生石灰能變?yōu)樯a出的水泥。這個化學過程也要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而中國水泥熟料系數低的原因和煤挺像的:都是原料的雜質比較多。

  沒排那么多,是不是就不用減排了?

  并不是。

  雖然這次的研究結果顯示出,中國碳排放量很可能遠沒有以前估計的那么多,不過關大博強調:“這絕不意味著,中國就可以不減排了,可以不用關心氣候變化了。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我們得出了更準確的數據,才能更正確地根據這些結果制定合適的政策和方案?!敝袊寂欧诺谝淮髧奶幘巢]有發(fā)生改變,減排形勢依然嚴峻。

  賀克斌指出,中國所面對的碳排放形勢是異常復雜的。他表示,中國目前的能源產業(yè)中,既有世界最先進的生產工藝,也有最落后的技術未被淘汰,跨度非常大。中國正在進行能源結構調整,研究者認為,這一研究結果將“為如何調整能源結構提供非常重要的數據基礎”,并且“為國家發(fā)改委在大氣和能源的未來規(guī)劃這一塊,可以說具有指導意義?!?

  另一方面,既然中國的能源結構和產業(yè)水平在不斷變化,這些辛苦核算所得的數據,會不會過幾年就過時了呢?賀克斌表示,中國發(fā)展非???,技術更新也很迅速,相應地,中國的碳排放數據也理應及時更新。

  關大博說,這篇論文作者中有CDIAC的前任及現任主席,結果是能得到國際同行認可的。他表示,IPCC將會參考這些結果。但更重要的是,中國需要建立完善的動態(tài)數據庫,才能要求國際采納我們的結果。

  今年年底,討論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會議即將召開。那時,中國的研究人員們將帶著這些最新的數據,走進巴黎會議的會場。

編輯:L劉曉陽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閱讀榜

2025-04-23 05:15:52